✈️ 阿布扎比:一场属于意外的远征
前言
阿布扎比的旅行记录,我一直认为非常难写。这次旅行的目的是开会,但是其中又有大量想要记录的飞行运转和景点游览。我认为这些内容的受众是不同的,将其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会使得信息向特定人群的传递效率很低,而分开记述又会使得整个旅行记录缺乏连贯性。因此,直到旅行结束后 10 个月的某个晚上,流感所引发的胡思乱想,让我不禁开始质疑,今天的我是否还有勇气踏上这样一段旅程。我这才意识到,该动笔了。怎么写都可以,我的文章反正不会有人看,而对于那些想了解我的人来说,他们自然会寻找他们想看的文字。

序章:动机,航班和住宿
忙活了大半个本科生涯的 paper,总算在我毕业前的最后一天被 IROS 2024 接收。会议的地点在阿布扎比,这是个好地方,但是尴尬的中稿时间却让我在寻求资助时四处碰壁。但考虑到这可能是我第一次和最后一次参加学术会议,我决定自费前往。
自费前往的最大问题是有限的经费。为了找到低价机票,我几乎研究了欧洲美洲和中东地区的所有航司的相关航线。在历经几周的搜索后,我在 7 月就已经定好了往返阿布扎比的航班。由于预算有限,我预订的是 UA 的洛杉矶 (LAX) - 迪拜 (DXB) 往返。整个去程需要我先想办法从 UCSD 前往洛杉矶,然后去旧金山 (SFO) 转机,坐一个跨大陆红眼去纽约/纽瓦克 (EWR);再在纽瓦克呆上一整个白天,晚上出发飞往迪拜;最后从迪拜想办法到阿布扎比住处。单是飞行和转机时间就长达 33 小时,而从家里的床到酒店的床的 bed-to-bed 时间更是达到了惊人的 48 小时。现在的我只能感叹,年轻真好。 返程的机票类似,需要从阿布扎比出发,从迪拜经纽瓦克转机至洛杉矶。当然 UA 在返程时给我准备的“惊喜”,那是后话了。整个行程的票价便宜得惊人,往返仅需 5000 人民币出头,我还另加了 700 余元将去程的仓位由 K 升至 L 以提高 25% 的里程累积率。实际花费在 6000 人民币左右。
住宿方面,我定了两个备选方案,一是人民币 700 元左右一晚的品牌酒店,另一个是 300 元左右一晚的民宿。酒店就在会场正上方,而民宿则要坐公交前往会场。在出发前的一周,我终于认识到自己的行程会非常辛苦,遂在尝试转让酒店失败后,决定退掉民宿订单,入住酒店。
启程:前往阿布扎比
出发的当天,我吃完午饭,洗了个澡后,便搭乘 Laxlinq 接驳车从圣地亚哥前往洛杉矶机场。这个接驳服务由一辆 9 座的面包车运营,前往洛杉矶大概需要 2 个半小时的时间。车内的座椅间距并不算宽敞,膝盖顶着前排座椅的后背,不是很舒适。然而带着启程的兴奋,前往洛杉矶机场的路途似乎并没有显得很遥远。在洛杉矶机场值机、安检都很顺利。我在美联航专属的 T7 航站楼写了一会儿作业,期间帮助了一位独自前往悉尼的中国女性寻找她被更换了的登机口。我即将从这里出发,乘坐美联航繁忙的洛杉矶-旧金山短途航线,随后乘坐跨大陆红眼航班转机前往纽约纽瓦克机场。

在我的计划中,我会在纽瓦克购买一张 United Club 单次票,在美联航休息室里待一天解决食物和休息的问题。但是实际到达纽瓦克的时候,已经进行了快 16 小时旅行的我感觉已经吃不消了,遂通过 DayUse App 预订了一个机场边上的日间房,可以休息约 8 小时左右,花费在 100 刀出头。乘坐 AirTrain 抵达酒店班车等候处后,我并没有在酒店电话展示窗内看到我预订的酒店的名字。等候班车的小空间内有一些随机躺着的怪人,这对于首次离开圣地亚哥呵护的我来说是巨大的心理威胁。好在我正在挣扎是否要用我羸弱的英语听力给酒店打个电话之时,酒店的班车到了,我安全了。
抵达酒店办理入住时,我发现这是万豪旗下的酒店,应该条件不会太差。酒店前台的声音很小,这让我本就羸弱的英语听力雪上加霜。艰难地办理入住之后,我知道了美国的酒店大多不接受无接触支付。酒店条件尚可,但酒店的美式床铺还是让我并不舒适:床垫又高又软,而被褥则是经典“两面包夹芝士”的两张床单夹着一层被芯。在从圣地亚哥的家中出发前,我给自己炒了一大份炒饭,在洛杉矶吃了一顿;剩下的部分实在不想吃,便连盒子丢弃在了这个酒店里。
睡醒之后,我回到纽瓦克机场搞了个小汉堡吃,吃完感觉不够,又点了块披萨。纽瓦克机场的桌上二维码点餐是会有人将食物送到桌边的,我因不知道此事,点好餐后就到对应商家等候,被送餐的人大叫名字喊了好久。
从纽瓦克飞往迪拜的过程还算顺利,我坐在 UA 的老古董 777-200 没有 LR 的末尾双人座靠走道的位置。边上靠窗旅客的手机似乎掉进了客舱墙壁的缝隙中,一直在找,没有找到。UA 的饭不出意外的难吃但是能吃,机舱尾部也有一些额外的零食。在十几个小时的昏沉飞行后,我终于落地了迪拜机场。入境很顺利,迪拜机场确实看起来很大,四处都是 Emirates 的标志。正如社交媒体上说的那样,工作人员会指引所有旅客使用 Smart Gate 入境,而首次入境的中国旅客会在 Smart Gate 卡住,需要去人工柜台录入一些信息。我在行李提取处研究了很久如何使用我购买的 e-sim 卡,后来发现要开启漫游才能生效。此时,我并不知道旅程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挑战一:我没有现金
拿到行李之后,我离开了机场禁区。根据社交媒体上的指导,我在阿联酋是需要一些现金的,比如阿布扎比的公交卡只接收现金购买。然而我无论如何都无法取出现金。这里的 ATM 不支持 Visa 的无接触取现,大多数 ATM 也没有银联标。更糟的是,我唯一携带的工银美国 Visa 卡也在三次尝试取现失败后,被 ATM 吞了卡。后来才知道,工银美国的银行卡默认仅在美国和大中华区可用。我对此感到很生气,因为这张卡开卡时的宣传亮点之一便是全球取现无手续费。在机场消耗了约一个小时后,我决定先用 BoA 信用卡 Apple Pay 支付买了迪拜的公交卡,决定先把人弄到阿布扎比再说。
从迪拜机场到阿布扎比公交站,需要先坐 1 小时左右的地铁,随后再转一个 2 小时的长途公交 E101。迪拜的地铁很挤,人种多样,人数很多,车厢连接处有不少人坐在地上。但是毕竟安全,空调也够,如果不是过于困倦应该不算太难受。等待 E101 的人很多,非常多。这次车半小时一班,一人一座,等车的人多到一班车装不下。排队时有个小插曲。我身后的人在排队时离开了队伍(忘记他去干什么了,可能是问问题去了),再想回到原位置时被后面的人纷纷指责,并最终由安保带离了这个位置。
前往阿布的公交还算舒适,我在车上成功昏睡了一段时间。抵达阿布扎比公交总站后,我进入站厅寻找购买公交卡的可能。然而公交站的柜台甚至有中文告示说明只能用现金,我也在站内的 ATM 尝试了,仍旧无法取出现金。正当我站在车站内,焦头烂额之余仍饶有兴致地研究自动矿泉水瓶回收机器的运作方式时,我突然感觉到手边似乎少了什么东西。我 x,我的行李箱怎么没了。我没从公交车上拿下来!这个时刻的我心率骤增,已经开始构思找警察的桥段了。我飞奔至下客点,我坐的车还在这!我的行李箱也还在行李仓内站着,孤独地等待我的到来。我松了口气。还好没有更糟糕的事情发生。
我认为银行的 ATM 有可能能够支持无卡取现,便又在地图上寻找附近的银行。然而我又失败了,我的 VISA 卡在银行的机子上也取不出现金。或许是不想再继续尝试了,又或许是刚刚差点丢失的行李箱让我感到了疲惫,我放弃了获取现金买公交卡。我知道阿布可以打 Uber,而打 Uber 不需要现金,只不过阿布的 Uber 属于高端服务,价格比普通出租贵不少。于是我决定打个 Uber 去酒店。现在看来,这 Uber 也只打了 34 AED,我认为远远不值得我为其焦虑和奔波这么久。抵达酒店之后,入住很顺利,除了酒店前台在说明“breakfast”的时候我听了几遍没听懂他说的这个单词是什么。酒店房间很宽敞,一个人住应当是相当舒适的,我认为性价比很高。
挑战二:我独自展示
我做 poster 展示的时间是在我抵达的第二天下午。事实上留给我准备的时间非常少。更甚的是,我还没有拿到我的海报。第二天上午十点左右,从北京帮我带海报来的通院研究员联系我说可以把海报给我了。我穿戴整齐,前往会场等他。在他的帮助下,我完成了会议签到,之后他便离开了。简单逛了一下会场,看了看早上 poster 的情况,找了一下稍后下午做报告的地点,我便去参加了中午的一个什么会。等会议结束后,领取午餐的队伍已经绕了会场一圈,然而这无比简陋的午餐居然在我排到时发完了。考虑到下午我马上要做报告,我来不及去找东西吃,便开始张贴海报,准备展示。
报告展示过程比想象中顺利,毕竟只有短短三分钟的发言,也出不了什么差错。 倒是 poster 环节比我想象的要热闹很多。有很多人来看,有很多人向我提问。一遍遍地讲解下来,我对我文章内容的介绍也愈发熟练和自信。印象很深刻的有两位访客。一位是做 Causal Reasoning 的女性学者,她来了两次。第二次来访时表示之前没有听得很明白,想请我再讲一遍。这次我询问她是否说普通话,她确认后,我便换用中文又给她详细讲解了一遍。另一位是一位看起来年纪很小的日本男性学者,他凑近在我的海报前仔细看了很久,也问了我很多问题。
遗憾的是,poster 到一半时,我发现通院给我印刷的 poster 版本不是我发过去的最新版本,其中的二维码有问题,还有一些其他问题,再加上字体也出现了问题,标题变成了一种看起来很不学术的字体。不过有一位访客说我这个标题字体很有意思,与众不同。
有两位国人学生在 poster 后期四处走动,和感兴趣的人互相添加微信。他们说自己是这边的学生。既然是“本地人”,我便问他们我没有现金能不能生存。他告诉我基本可以,但是公交卡他也没买过。他很抱歉表示当天没有带现金,不然可以帮助我。展示快结束时,我在自拍的时候,一位路过的学者主动提出要为我拍照,我欣然同意,他拍出的效果也很不错,我非常感谢他。他也简单看了看我的海报,问了我一些问题。事实上,这次海报展示的经历,让我对自己和我的研究工作都获得了极大的信心。
点外卖!
等我收起海报回到酒店时已经晚上 7 点了,我点了个外卖(我在美国从没点过外卖)。我点得不少,但包含所有费用后也只需大概 100 余人民币,这比美国不知道实惠多少了。遗憾的是我和外卖员有些语言不通,我们俩的英语都不咋地;我和他都在电话里坚持自己在酒店的 Lobby,但显然,我们对 lobby 的定义不太一样。不过好在我最后还是在晚上 8 点吃上了当天的第一餐饭。
我大买特买
我抵达的第三天是一个完全空闲的日子。我好好地睡了一觉,中午去简单看了个 IROS2025 Hangzhou 的发布会,领到了无比简单的中餐,下午简单转了转展台会场,看了看各种有趣的机器人,便回到了酒店。不过,这毕竟是一个机器人会议,一个我事实上并不熟悉的领域,所以会场上大多数的论文海报我都无法看懂。主会场的各种机器人和比赛场地高速飞行的小飞行器倒是都很吸引人。
然而,又一个令人难过的事件发生了:我无法用房卡打开房门,这还是我中午已经在前台办理过续住的情况下。我回到前台反映情况,前台给我操作了一番,表示已经解决,在前台试验房卡也可以开锁。但是我到房间门口,仍旧无法打开房门。我又回到前台,前台这次和我一起上楼,在尝试开门失败后,做出了门锁坏了的结论。他说让我在前台等候,可以免费给我提供一些饮料。过了一小时左右,他提出给我换个房间,我不愿意和他们纠缠,只好花了一些时间收拾好所有行李,搬到了新的房间。
我已经并不记得我在那个下午的剩余时间里干了什么,但无非就是睡觉写作业或者是准备晚上的面试,或者是玩会手游。哦对了,我想起来了,我似乎因为过于无聊,在阿布那几天玩了几天的朋友圈砍树小游戏。 晚上 6 点多,我出门,走路前往了一个最近的家乐福,开始我的大买特买。中东的特产主要是巧克力(事实上中东并不怎么产可可豆)和椰枣,我买了很多很多(真的很多,我至今都没有吃完/送完)。这应该是因为每次我购买伴手礼都不够分。通院的几个同学也在买,不过他们两个人还没我买的多。我还买了一些点心和一盒寿司,当作晚饭。这里的水果价格很高,也能从都不是本地的产地标识窥得一二。不过有一个价格特别低的西瓜,我没忍住买了。毕竟当地白天的温度仍有 40 多摄氏度。题外话,我在会场遇到一个本地大哥和我聊天的时候,我表达了这里很热,他反驳我说这几天哪里热了,这几天很凉快。
我一共消费了 661.7 AED。买了大量的巧克力、椰枣巧克力和椰枣本体。以至于在未来的半年后,每个在我身边的人都有椰枣巧克力可以吃。除了这个晚上在家乐福的购物,我还在回程时在机场买了很多椰枣巧克力,以及两盒所谓的“巧克力中的爱马仕”Patchi 巧克力。由于 Patchi 的价格昂贵,这两盒我一盒送了人,一盒过期了也没送出去。我自己吃了之后,觉得它也就是普通的黑巧。我猜测可能 Patchi 的多姿多彩的款式会有点意思,但是计划回程的当天在机场只有一款黑巧了,甚至第二天(详见 特大挑战三) 那个柜台都没有 Patchi 卖了。 在所有的椰枣巧克力种类中,我最喜欢椰子口味的。我认为所有巧克力制品都一般,都只是巧克力而已。
如何证明我的包是我的包
等我装好购物袋,准备从存包处拿着我的包离开时,令人难绷的事情又发生了。首先,这里的超市竟然需要存包,而且还是给个牌子的人工寄存,而不是自动存包柜,这已经让人有点难绷了。更糟糕的是,而我在凭牌子取包的时候,工作人员给了我一个并不是我的包。我表示拿错了,并且正确指出我的包后,超市员工表示不行,我只能拿走这个和我牌子一致的包。在我的一再坚持下,他请来了他的领导,而他的领导又请来了他领导的领导。这位 +2 同志问我里面有没有什么证明身份的东西,我说我的护照在里面。他允许我拿出护照,在反复核对后,才允许我拿走了我的包。
由于买了大量的东西,我无法走路回去了。我打了个 Uber,回酒店吃饭! 为了防止我的行李在复杂的转机中丢失,我只带了一个登机箱来阿布,并且并未为携带如此多的战利品回美国作准备。好消息是,我发现有可以次日达的亚马逊巨大行李袋可以购买,并且只需要 60 人民币一个,made in China,质量看起来也过得去。我询问酒店前台代收快递事宜后便下了单。


然而我并没有放假,我还约了一个在当地时间次日凌晨 1 点的面试。(现在想想这真是恐怖,这强度也太高了)还好只是个 HR Call,并不涉及任何技术,不过当时我并不知道会问什么,还是准备了一些基本的自我介绍,项目介绍和对公司的了解和相关性介绍。
阿布扎比惊鸿一瞥
对于阿联酋景点的描述,如果有的话,我应该会另写一篇文章。我想我总不能在这说这些景点又大又好吧。不过我会在这里写写我的经历和感受。
一半纯白
我抵达的第四天,不出意料地一觉睡到中午。下午一点,由于还是没有公交卡也没有现金,我打了个 Uber 前往阿布扎比大清真寺(Sheikh Zayed Grand Mosque)。刚到附近,我就能感受到这个清真寺真的又大又好。清真寺周边没有任何高的建筑,视野极佳,从任何角度看清真寺,背景均只有清朗的天空。
进入清真寺是免费的,但是需要提前或者现场预约。由于我没有吃饭,我预约了一个稍晚一点的时间。进入清真寺前的游客中心事实上是一个建在地下的中型商场。我在商场找了个麦当劳(因为这地方的赛百味不知道为什么很贵),点了个在其他地方的麦当劳看不到的饼套餐。吃完饭到了时间以后,需要走一条长长的地下通道到达清真寺。由于在清真寺区域内主要是在室外区域活动,温度十分高。我的黑色 iPhone 在拍摄了几分钟的视频后开始叫唤,相机 app 宣布罢工。我找了个阴凉的地方试图给 iPhone 降降温,却不仅无济于事,还被工作人员告知这是不开放的区域。不过他也很理解我,询问是否是在避暑,并且向我致以笑容。我在清真寺大概活动了不到 2 个小时,离开前沉浸在突然响起的悠扬、平静而虔诚的宗教歌曲中。我非常喜欢这个地方。我的总结是,这是阿布扎比最值得去的景区。
离开清真寺前,我成功在其地下的商业体中获取了一些现金,并通过购买了一些小纪念品换成了零钱。付款的时候,店员用英语问我“你没有更小的货币了吗”,我下意识回答了 yes。他因此又问了几遍,这也是英语常见错误了。回程时,由于我有了现金,我可以打出租回去了。我上了一辆在景区门口等待的出租,一切很顺利。在抵达时我还担心对面无法找开现金,想着可以向上取整给他,毕竟也比 Uber 便宜不少了。好在对面真有硬币能找零。回程只花了我 15 AED。我觉得是便宜的。
一半辉煌
在我准备离开的这天,也就是我抵达的第五天,可能也是受到韩国女生的推荐(详见 相遇:晚宴和新朋友们),我决定前往阿布扎比总统府(Qasr Al Watan)。我知道阿布扎比总统府有前往迪拜的免费巴士。我提着我的登机箱,箱子上放着那个刚买的、装满了家乐福战利品的行李袋,背着我的双肩包,同样打了个出租前往阿布扎比总统府。上车时我们还因为语言不是很通从而在确认目的地时花费了一些时间。
与大清真寺不同的是,阿布扎比总统府是需要购票进入的。我在网上购票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个中国旅行团,我们之间什么也没发生。在所有的行李过完安检之后,工作人员会主动告知这些大件行李需要寄存。他们把我的行李绑上了一个特制的行李牌,随后把它们带走了。这个行李牌我一直挂到今年上半年才取下来。总统府的景观与大清真寺毫无任何相似之处。大清真寺以它的洁白外墙在蓝天下构造纯洁的平静,而总统府则以其极其庞大、精致而规整的内饰展现无比的奢华。我正巧还碰上了府内的乐队表演,好。
离开总统府后,有其他几位说中文的人和我一起等候前往迪拜的免费班车。班车来得不是很准时,但还是来了。中途在另一个站点接客人的时候,司机消失了一会。据同车下车察看的人说,司机似乎是去进行短暂的祷告了。班车抵达迪拜时天已经黑了。我由于手提大量行李,并没有试图在迪拜再找一些地方逛。而抵达机场以后,我再次确认了 UA 并不能提前接收我的托运行李,因此我放弃了在迪拜游览的计划,只在机场里简单转了转,找了点食物,又买了点巧克力。
相遇:晚宴和新朋友们
在我抵达的第四天,也就是前往大清真寺游览的那天晚上,作为会议的一部分,我去参加了一个 banquet。事实上我应该犹豫过要不要去参加,因为我并不擅长这类场合,或者说从未出席过这类场合,但是仍旧考虑到这可能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参加学术会议,我决定前往。
会场组织了车辆把参会者运到酒店。晚宴在酒店的室外广场举行,广场上搭建了一个不大的舞台和大量的圆桌。我此时发消息询问部分从北京来的、我较为熟悉的同学,得到回复是他们并没有来。于是我挑选了一张完全没有人的桌子坐下,想着总会有人来加入我的。在等待了一小段时间以后,一群说中文的人向我询问是否可以坐在这里。我表示同意。果然他们开始和我寒暄,向我了解情况。这是一群来自山西大学的学者,大部分是教师的形象和年纪,有一位是学生,应该是来参会的第一作者,这位学生名叫 He Wang。有另外两位目前在英国的华人女学生应该是与这群学者相识,也加入到这张桌子中,而其中一位又带来了一位正在韩国求学的韩国女生。饭桌上我们聊了许多,我已经对我们聊了什么没有那么多印象,但我会在此处描述我记住的几个瞬间。
- 这位名叫 He Wang 的学生告诉我说,会议前期在某个群里寻找即将要做分享的,来自北京大学的 He Wang 老师的时候,他以为是在叫他自己,因此在群里回应了消息,后来才发现是乌龙。
- 我们分享在阿布扎比的经历时,只有来自山西大学的学生表示“这里好贵啊”,我和英国的同学纷纷表示“这里好便宜”。
- 烤肉是现烤的,每次出来一批很快就被一扫而空,于是我们一起去烤肉台抢肉吃。
- 在回程时,由于我和那位韩国女生十分顺路,她邀请我坐她叫的 Uber 回去,我接受了。路上我们聊了很多,她对我从圣地亚哥过来的不容易表示吃惊。我们说到我曾去过韩国转机,说到我和这些山西大学的学者此前并不认识,说到她正在做自动驾驶方向。那天白天我去参观了清真寺而她去了总统府,我们相互推荐了自己去过的景点。抵达前她问我次日是否还会到会场,我依稀记得可能她在次日仍有展示。我抱歉而遗憾地表达了否定,因为我次日中午就要离开前往迪拜了。那天也是我第一次意识到,我擅长在社交中回答问题,但是毫无提问的习惯。
特大挑战三:初识 UA 机械故障
当我提着我在机场禁区内最后一次购物买的各种巧克力时,我被通知飞机延误了,延误的原因是机械故障。我能看到 UA 的星盟涂装 772 正站在我的面前,敞开着它的右侧发动机整流罩。有趣的是,这架星盟涂装 772 在 9 个月以后,执飞 UA888/889 时又在北京首都趴窝了。UA 的延误通知非常有意思,不仅会非常详细地告知延误的原因(近日还引进了大模型来改进延误原因的文本),而且在并不知道延误多久的时候,会通知“在现在给定的起飞时间会发布新的消息”。我望着迟迟没有动静的发动机整流罩,延误的时间也一再加长。最终在延误 4 个小时,发了一点点小面包和一点点小饮料后,航班被宣布取消。在候机室等延误的时候,我的边上是一位看起来像中东人的女性,身后则听起来像是一些欧洲或美国人。在分发可怜的食物的时候,我询问我边上的女性是否可以帮助我看一下我的行李,她友好地同意了。而我身后的欧美人则在大吹特吹中国的五年规划,讲述着这才是国家发展的正确途径,而不是西部某些国家的某些方式。

事实上在延误 2 个小时的时候,我就知道赶不上我的纽约/纽瓦克-洛杉矶航班了。那时我就开始和客服对线,要求改签至纽瓦克-圣地亚哥,客服欣然同意。然而 UA 客服说话也非常有趣,被我截图吐槽“这是一个客服该说的话吗”。该客服在研究我是否赶得上下一程航班时,说“我认为 1 小时是不够的”;客服在关心我的托运行李时,说“你必须在纽瓦克重新打印行李条”,当我回复“我愿意这样做”(I am willing to)时,给我发“你必须这样做”(you have to!)。不过当我的行程被改签至圣地亚哥以后,整个订单的目的地也自动更新了,因此在后续航班取消的时候,我也能自行想办法改签至任何前往圣地亚哥的航班。
航班取消以后,UA 安排了第二天相近时间的补班。我试图联系客服寻找更快回家的办法,然而客服声称伙伴航司也都取消了航班(你蒙谁呢,大家都机械故障是吧)。我仔细想了下,美国航司只有 UA 飞迪拜,如果现在找一个几小时后出发的亚洲航司去东半球绕一圈,或者欧洲航司可能要多转几次机,还要考虑签证问题;而且最有可能改的汉莎集团的里程累积非常糟糕。这些可能都不如去酒店睡一天,等晚上的补班。因此我便没有再和客服吵吵。
去酒店的路也非常漫长。首先我要重新入境阿联酋,等 UA 的外包地勤(EK)协助我取消出境,再等接驳车到酒店,随后在酒店等长长的入住队伍。酒店事实上还提供免费的迪拜一日游/半日游,我在排队的时候随意看了一下介绍,也想了一下要不白天去看看昨天没去成的高楼们。但是等我躺到床上,我就忘了这一切了。办理好入住后,我赶紧洗了澡吃了饭,立即开睡。睡醒后又洗个澡,就该退房吃饭去机场了。酒店提供的自助餐食意外地很对我口味。
航班取消带来的一大好处是,我可以把从禁区内买的免税商品全塞进我的托运行李(阿联酋貌似对免税商品管理不严格),然后轻装上阵。并且由于好多人都改签走了,这架飞机空了很多,我一个人独享 772 最后一排的双人座。在登机口附近,我看到昨天坏掉的星盟涂装 772 去执飞今天的这条航线了,而天的补班由纽瓦克刚飞过来的飞机执飞。挺好。
那时候的我不知道,在此后乘坐 UA 的生涯中,更多的机械故障正等着我呢。我更不知道的是,我在未来还会多次使用这一“改签至圣地亚哥”小技巧。
回家!
经过了极度漫长的飞行,我抵达了纽约纽瓦克自由机场。在飞机落地之前,我曾向多个空乘求助,告知我后续有时间紧张的转机航班,询问能否调换至前排座位。空乘纷纷表示稍等,然后再也没有出现了。我明白这下只能靠自己了。于是在飞机落地停稳后,我迅速拿上背包,一路抱歉说我有转机航班,向飞机前部挪去。下飞机后,我一路飞奔抵达美国入境处。纽瓦克的入境倒是顺利,边检问的问题都很基础。然而纽瓦克机场本身道路曲折而复杂,我还需要换航站楼。早晨的纽瓦克机场十分繁忙,安检的队伍很长。好在我在登机口关闭的 1 分钟前成功登机,是全机最晚的旅客。空乘在机舱门口问我是不是有座位,我表达肯定后,让我快进去,并且告知我背包只能放脚下了,没有任何行李架空间了。
又在美联航古董 757 上经过了长达 6 小时的逆风飞行后,我终于抵达了圣地亚哥机场。坐在机场到轻轨站的接驳车上,我发现圣地亚哥的海岸竟如此美丽。太平洋时间 10 月 20 日下午 14 点整,我终于到家了。我在洗澡前称量了我的体重,由于已经太久没有吃东西,我相比出发以前轻了整整 1.4 公斤。不过终于可以睡一个好觉了,晚安。
写在最后:无法总结的“意外”洗礼
首先我要总结本次旅行中遇到的负面意外事件,以表彰自己强大的意外处理能力:
- 我需要在纽约找地方睡觉
- 我的银行卡在迪拜机场被吞,我无法获取现金
- 我的行李箱差点丢失
- 我没领到午饭
- 我房间门锁坏了
- 我差点拿不到我的包
- 我的长途国际航班取消了
我写下上述这些文字的时候,认为本次旅行事实上无法总结。整个阿布之旅就是一个巨大的意外,没有任何一件事对我来说是曾经经历过的。在阿布的每一个小时几乎都会产生全新的挑战,只是可能有一部分有一些心理准备,而另一部分则完全是随机事件。可能整个旅途最顺利的是 poster 展示。当然这也是我第一次做 poster 展示,在此之前甚至也没有看过别人展示。正如在前言中说的那样,我并不知道现在的我是否还有勇气再踏上一段这样的旅程。我向彼时的我致敬。
运转详细信息
本文隶属运转系列文章。
运转编号:L002
运转时间:2024-10-12 至 2024-10-20,太平洋时间
交通方式:飞机、公交、接驳车、出租车

















